九合垸原种场微改造、微更新升级“致富大道”
原标题:户户通、田田通,货车开进地头,公路“焕”新,农田成“香饽饽”
九合垸原种场微改造、微更新升级“致富大道”
图为“焕”新后的九姚东路。摄影记者郑恒
“公路刷焕新,极大方便了生产出行。花开时节,还有不少人驻足拍照打卡。”8月1日,九合垸原种场二分场党支部书记余启华站在刚完工的九姚东路上,指挥来往的农机车队和一辆辆货车,完成玉米交接转运。
这是一条仅有650米长的沥青路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田地的“出口”。道路平整坚实,三色标线清晰醒目,不仅方便了通行,还直接连通2个居民组,贯穿1500多亩耕地,成了村民口中的“致富大道”。
这并非个例。近年来,九合垸原种场围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,持续发力,此前已完成九姚公路6公里主干道改造,沿线交通条件显著改善,为农副产品外运打开了新通道。
从户户通、田田通,到大车开进地头,李庙居民组村民龙仁显是最早受益的种植户。他承包了200多亩地,实行玉米、西兰花轮作,每年都能稳产增收。“以前大货车根本进不了田,运输既费工又费钱。现在道路升级,运玉米进厂一气呵成,省钱省力。”
外贸组村民刘会昌的感受更为直观,他轮作西瓜、油菜、西兰花,亩均年收益超过8000元。“以前要靠小拖拉机一点点拖出来卖,买家也烦。现在公路焕新,收购车直接开到地头,收入自然水涨船高。”
交通环境的改善,也让九合垸原种场土地流转成了“香饽饽”,甚至出现了“一地难求”。不少种植大户主动上门洽谈,无地可租时干脆按季短期承包,每亩地每季200元的租金成了普遍行情,只为赶上下一波种植期。
随着路网建设同步推进,九合垸原种场更新不断提速:街区微改造、环境微更新全面铺开,绿化带、公园、广场等公共空间焕然一新,集农产品展销、乡村旅游、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特色风情街区初具雏形。还建房建设标准提升,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,一个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乡村振兴样板逐步成型。
“公路焕新不仅是交通工程,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。”九合垸原种场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以微改造为抓手,统筹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、集镇功能提升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,激活农村土地与人口活力,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(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刘贤双)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
